资源预览内容
第1页 / 共7页
第2页 / 共7页
第3页 / 共7页
第4页 / 共7页
第5页 / 共7页
第6页 / 共7页
第7页 / 共7页
亲,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,如果喜欢就下载吧!
资源描述
中小学特殊学生帮扶制度一、总则1. 为深入贯彻教育公平原则,切实保障特殊学生的学习权益与发展需求,助力其全面成长与进步,结合本校实际情况,特制定本帮扶制度。2. 本制度所指的特殊学生包括在学习、心理、身体、家庭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或特殊情况,需要学校给予额外关注与支持的学生。二、帮扶对象认定1. 学习困难学生:主科成绩长期不达标,多门学科存在较多知识漏洞,学习方法不当且经努力仍未明显改善的学生;或因智力、视力、听力等生理因素导致学习障碍的学生。2. 心理问题学生:经专业心理测评量表评估,存在焦虑、抑郁、孤独、恐惧等心理问题,或近期遭遇重大变故(如亲人离世、父母离异等)导致心理和行为出现异常的学生。3. 身体特殊学生:患有先天性疾病、慢性疾病、残疾等,影响正常体育活动、学习和生活的在校生。4.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:家庭收入低,难以承担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、生活费等基本开支,经学校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。三、帮扶措施(一)学习帮扶1. 教师辅导:各学科教师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,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。利用课余时间,如午休、自习课、课后服务等时段,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知识讲解、作业辅导,帮助他们查漏补缺,弥补知识短板。每次辅导做好记录,包括辅导时间、内容、学生掌握情况等。2. 学习小组互助:根据学生学习成绩、性格特点等因素,合理分组,每组安排一名学习成绩较好、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。小组成员共同学习、互相讨论、答疑解惑,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习能力。教师定期对学习小组的活动进行检查与指导。3. 学习方法指导:定期举办学习方法讲座,邀请教育专家或校内优秀教师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,如记忆技巧、时间管理、预习复习策略等。同时,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,帮助特殊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。(二)心理帮扶1. 心理咨询与辅导: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,为心理问题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。每周安排固定的咨询时间,学生可提前预约。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倾听、共情、疏导等方式,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,克服心理障碍。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,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医疗机构进行治疗。2.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: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,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。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、情绪管理、人际交往技巧等,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,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,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。3. 心理健康活动: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,如心理健康周、心理拓展训练等。通过团体游戏、心理剧表演、心理测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,增强特殊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调适能力。(三)身体帮扶1. 医疗保障与支持:对于患有疾病的学生,学校医务室建立健康档案,记录学生的病情、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。校医定期与家长沟通,了解学生的康复进展,提供必要的医疗建议和保健指导。在校园内,为身体特殊学生提供便利设施,如无障碍通道、特殊卫生间等。2. 体育活动适配:体育教师根据身体特殊学生的身体状况,制定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和锻炼计划。对于不适合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,安排一些适度的体育活动,如康复性体操、瑜伽等,帮助他们增强体质、促进身体机能恢复。同时,鼓励其他同学关心和帮助身体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。3. 营养关怀: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身体特殊学生的营养状况。学校食堂为贫困生提供低价或免费的营养餐,确保他们在学校期间能够摄入均衡的营养。对于患有特殊疾病有饮食禁忌的学生,食堂根据医生建议提供特殊膳食。(四)家庭经济帮扶1. 资助政策宣传与落实:学校设立资助办公室,负责全面宣传国家、地方政府和学校的资助政策,如助学金、奖学金、减免学费等。确保符合条件的特殊学生及其家长知晓并了解申请流程,及时收集、审核申请材料,按规定发放资助资金,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。2. 爱心捐赠与结对帮扶:积极组织校内师生开展爱心捐赠活动,筹集衣物、书籍、学习用品等物资,捐赠给贫困学生。同时,推动师生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,在生活上关心、学习上帮助,让贫困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。此外,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支持,拓宽帮扶渠道。四、帮扶责任分工1. 校长:全面负责特殊学生帮扶工作的领导和管理,协调学校各部门资源,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。定期召开会议,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对帮扶工作的整体成效负总责。2. 分管副校长:具体负责特殊学生帮扶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。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和方案,指导各部门开展帮扶工作,检查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,及时向校长汇报工作进展。3. 教导主任:负责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策划与实施。组织教师制定辅导计划,监督检查教师辅导工作进展情况,组织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,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情况进行跟踪评估。4. 德育主任:主导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扶工作。安排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任务,审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活动方案,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。5. 总务主任:承担身体特殊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保障工作。管理学校医务室工作,确保医疗设施和药品配备齐全;监督食堂为特殊学生提供膳食服务的情况;落实资助政策的具体事务,如资金发放、物资管理等。6. 班主任:作为班级特殊学生帮扶的直接责任人,全面了解班级内特殊学生的基本情况,包括学习、心理、身体、家庭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。建立班级特殊学生档案,与各科任课教师保持密切沟通,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帮扶工作。定期家访,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,了解学生在家情况,形成家校共育合力。7. 任课教师:依据教导主任和班主任的要求,具体实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。关注课堂上特殊学生的学习状态,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,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。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组织与指导,配合班主任做好其他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。8. 心理咨询教师:专职负责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。严格遵守心理咨询职业道德规范,为学生提供专业、保密的心理服务。定期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测评,建立心理档案,根据测评结果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。9. 校医:负责身体特殊学生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工作。定期为学生进行体检,建立健康档案,及时诊断和治疗常见疾病。对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的学生,提供日常保健指导和医疗建议,协助班主任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跟踪管理工作。五、帮扶评估与反馈1. 建立特殊学生帮扶评估机制,每学期对帮扶工作进行全面评估。评估内容包括帮扶对象的学习成绩提升情况、心理状态改善情况、身体康复情况、家庭经济状况缓解情况等。通过学生自评、教师评价、家长反馈、学校测评等多种方式,综合衡量帮扶效果。2. 根据评估结果,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和计划。对于帮扶效果不明显的学生,分析原因,重新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方案。同时,总结帮扶工作中的成功经验,加以推广和应用,不断完善帮扶工作机制。3. 定期召开特殊学生帮扶工作总结会议,表彰在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、班主任和工作人员,激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特殊学生帮扶工作,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。六、附则1.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如有未尽事宜,由学校德育处负责解释和修订。2. 本制度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要求,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,确保特殊学生帮扶工作的科学性、有效性和持续性。
收藏 下载该资源
网站客服QQ:2055934822
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
经营许可证:蜀ICP备13022795号 |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